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快乐文学 >> 逍遥江山 >> 第1676章 1838章:进亦忧,退亦忧

第1676章 1838章:进亦忧,退亦忧 2/2

江苏太仓,古代为滨海村落,人烟稀少,户不满百。春秋时属吴地,秦属会稽郡,汉为吴郡娄县惠安乡。三国吴于此建仓屯粮,渐次发展。元代于刘家港开创漕粮海运后,遂日益繁盛,成为万家之邑。元末筑太仓城。吴元年建太仓卫,明初置镇海卫,屯兵驻防,才开始露出人们的视野之中。

要说太仓真正的繁荣,名声响彻海内外,还是从永乐五年开始郑和下西洋开始,随着元朝漕运开通,刘家港发展成为“天下第一码头”。

这刘家港起于南宋,兴于元代。在疆域广大的元朝,为实现它南粮北运的经济需要,元朝政府在短短几十年间,重修大运河,新辟海运,不断扩大海外贸易,使刘家港成为当时江南漕运和海运的集结地。民间流传中最有传奇色彩的江南首富沈万三,当时就寓居于刘家港,并经常泛海经商。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命令在太仓南码头兴建运仓,建成仓房九百一十九间,贮存国家粮食。洪武二年到永乐十三年,经由刘家港的海运漕粮就达2800万石以上。明初,额定太仓卫漕船一百三十五艘,每艘船十一名士兵押运。军运漕粮时常常“趋驰十万兵”,声势壮大。《太仓府志》记载:“永乐贮米数百万石,浙江等处秋粮皆赴焉,故天下之仓,此为最盛。”

明初的苏州府,负担了全国12%的税赋,而太仓又负担了苏州12%的税赋。富甲天下的财力和物力,为郑和出使西洋提供了雄厚的物资支持。这也是明成祖选上太仓的原因之一了,除此之外,造船业在太仓也尤为发达。太仓武陵街有两条巷子叫作“铁锚弄”,在明朝是苏州造船场的附属工场——铁工场,专门为船场生产铁锚。大船的铁锚重几百斤,甚至几千斤。

郑和船队的粮船、战船多产自刘家港所在的苏州府船场。和南京宝船厂制造六七千吨的豪华船只不同,苏州府船场主要以建造战船出名,特别是二三百吨的中小型战舰,船头斗盖用坚硬的木头做护围,遇到盗贼就将石碇绞在船头,以便冲撞敌船。在一些快船上还配置砍刀、钩镰、标枪、弓弩、飞镖等冷兵器,还装备各种火器、如火枪、火球等。”

精良的造船业,与之相配的是优秀的水手,无疑让太仓成为西洋之行的理想之地,从永乐五年到永乐十九年,郑和先后六次下西洋,使得太仓内停满了南京、太仓等地制造的各种海船,二百零八艘船自然排列成燕形,郑和长约四十四丈四尺,宽约十八丈的宝船居中,百余艘坐船紧紧围绕在其四周,在下西洋最鼎盛时期,生活在太仓的船员就有27800人。此外,还有几倍于船队的船夫,以及为举行盛大祭礼活动而忙碌的差役。在码头上走动的,除了驻扎在当地的官兵、军运漕粮的士兵、本地居民外,最活跃的还属那些满怀淘金梦想的人士——做贸易的商贾、随郑和来华的藩王、使节和随员等,大大的充盈了太仓之地。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ww.klwx.net)逍遥江山快乐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逍遥江山最新章节 - 逍遥江山全文阅读 - 逍遥江山txt下载 - 一景之月的全部小说 - 逍遥江山 快乐文学

猜你喜欢: 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仙逆我的模拟长生路赤心巡天妻心如刀一剑独尊仙秦多元宇宙帝国护花高手在都市王者从红月开始